牛津杯的作用原理和具體操作方法
點擊次數:291 發布時間:2021-08-20
牛津杯采用優質的不銹鋼制成,主要是作為瓊脂擴散使用,它的兩端平整光滑,結合性好,不易變形。利用有一定體積的不銹鋼制的小管(
牛津杯),將抗生素溶液裝滿小杯,并在含有敏感試驗菌的瓊脂培養基上進行擴散滲透,經過一定時間后,抗生素擴散到適當的范圍,產生透明的抑菌圈。抑菌圈的半徑與抗生素在管中的總量(單位)、抗生素的擴散系數(cm2/h)、擴散時間(即抗生素溶液注入鋼管至出現抑菌圈所需的時間)、培養基的厚度(mm)和低抑菌濃度(u/mL)等因素有關??股乜偭康膶岛鸵志χ睆降钠椒匠手本€關系。因此,抗生素效價可以由抑菌圈的大小來衡量。
將培養基平板置培養箱中培養,一方面試驗菌(指示菌)開始生長繁殖;另一方面抗生素呈球面擴散,形成遞減的梯度濃度,離杯越近,抗生素濃度越大,離杯越遠抗生素濃度越小。在牛津杯周圍抑菌濃度范圍內的細菌的生長被抑制,形成透明的抑菌圈。抑菌圈的大小反映測試菌對測定藥物的敏感程度(藥敏實驗)或藥物對指示細菌的抑菌程度(抑菌試驗)??股貪舛仍礁?,抑菌圈越大。具體操作如下:
1.倒底層平板:將滅菌的瓊脂水底層培養基加熱融化后,冷涼至55~50℃左右,傾倒入培養皿制成底層平板,將圓形小管豎直立在已經凝固的不含營養物質的瓊脂凝膠平板(下層板)上。
2.制備混菌上層平板:將檢測用上層培養基加熱融化后,冷涼至55℃左右,上層培養基加入指示菌,輕輕搖勻。在每一培養皿底層平板上加入上層培養基,凝固后成上層平板備用。也就是這一過程中向圓形小管周圍倒入混有指示菌的培養基(上層板),待培養基完全凝固后用鑷子將圓形小管取出。
3.用移液器向牛津杯制造的小孔中分別加入待測物和對照液,培養一段時間后,測量小孔周圍抑菌圈的大小,可反映出待測菌抑菌活性的大小。